河南文藝出書社2018年2月出書了14卷的《從維熙文集》,但收錄的從維熙的手札未幾,第14卷《文學織夢》有從維熙給賈年夜山、張賢亮、陳染的手札3通。華炎天禧·墨箋樓2017年4月23至30日舉行的“舞蹈教室康濯、涂光群等名家舊躲手札文獻專場”,有從維熙給康濯的手札1通,不見于《從維熙文集》,節錄如下:
康濯同道:
您好!
《芙蓉》叢刊來我家時,曾托他給您帶往一封信。并帶往孫犁同道給我短篇全集寫的序,這些想您曾經收到了。昨天,作協文學講習所第五期開學(我被指定為教導員)會上,“中青”出書社瑜伽場地王維玲同道告知我,我的中篇集決議蒲月發排,是以要我頓時給您寫信,把《序》寫來。
這個中篇集共支出四個中篇,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《第十個彈孔》《杜鵑聲聲》和《泥濘》。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頒發后共收到八百多封讀者來信,比擬分歧地贊揚了這篇工具。《中國文學》已譯成英法兩種文字(全文)刊行歐洲。今朝,南斯拉夫譯者左拉娜同道,已譯成塞爾維亞文,行將在南斯拉夫出書。japan(日本)中國文學研討專家池上貞後代士,比來給我來信,正預備譯成日文。這是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頒發后的一個概略。供您寫序時參考。
《第十個彈孔》頒發后,《河北日報》《沈陽日報》亦全文轉錄發載。西安片子制片廠拍攝的黑色故事片,“八一”可以與不雅眾會晤。
《杜鵑聲聲》頒發于《新苑》。第四個中篇《泥濘》行將在《花城》第五期(本年蒲月)刊發。我曾經給《花城》往了信,要他們把校樣給您寄往一份。如尚未比及,估量曾經等不及了……《花城》來信,對小說鼓掌叫好,林墉同道停了小我畫展,為我趕畫了二十幅插圖。這,大要就是這個中篇小說的所有的內在的事務了。約廿四、五萬字的樣子。“中青”是當本年重點出書物來抓的。康濯同道您見信后,看能在百忙之中,在月底前把序寫來。我抄一份給《北京文藝》或《十月》先發一下。(書至多要到年末才幹出)
……
等著您的來信。
您的序先在《北京文藝》發一下,不知您能否批准,看唆使。
問勉思同道好!祝您
身材安康!
維熙四月十四日上午促
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,刊于《收獲》1979年第2期,《中國文學》(英、法文版)1980年第4期譯載,獲1977—1980年全國優良中篇小說評論二等獎。《第十個彈孔》,刊于《十月》1979年第1期,《河北日報》1979年12月17日至1980年1月20日轉錄發載。《杜鵑聲聲》,刊于《新苑》1979年第2期。《泥濘》,刊于《花城》1980年第5期。此外,從維熙與梁劍華一起配合的片子文學腳本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,刊于《片子新作》1979年第6期。從維熙與艾水一起配合的片聚會場地子文學腳本《第十個彈孔》,刊于《花城》1979年第3期,由西安片子制片廠拍攝成黑色故事片,獲1980年文明部頒布的優良故事片獎。
中國青年出書社1980年12月出書了從維熙的《從維熙中篇小說集》,內含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《第十個彈孔》《杜鵑聲聲》《泥濘》4部中篇小說,書前有康濯的《從維熙中篇小說集序》。康濯在《從維熙中篇小說集序》文末注明“一九八零四月三旬日于長沙”,由此可知從維熙給康濯的信寫于1980年4月14日上午。
康濯的《從維熙中篇小說集序》,刊于《北京文藝》1980年第8期。在康濯看來,這四部中篇小說“盡管讀者對這四部中篇的反映各不雷同,但總的都是遭到接待之作”,“從維熙實際主義的白玉蘭和浪漫主義的紅玉蘭,是會開得更多、更美、更艷麗的”。康濯還就讀者對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的“貳言”頒發了本身的見解,“以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為例,有的讀者認為作品開頭頗嫌匆促,這能夠不無事理,但作為藝術偏心,完整答應作者堅持不變。有的讀者認為作品中葛翎在那一情狀下竟往摘取玉蘭花,并終于獻誕生命,此種情節對于公安干部葛翎來說則顯然分歧理,而帶有自覺冒險的性質這一見解盡管符合推理,我卻以為礙難批准。由於在葛翎那時的情狀下,果斷不移和想方設法地要弔唁周總理,就不克不及不帶有冒險性質,但卻同自覺絕不相關,反倒恰好是高度自發的表示。葛翎終于獻身而往,他鮮紅的熱血染透了自自的玉蘭花。……這一光鮮的、詳細的而又賦有象征性的抽像,是多么激烈、惹人,使我們永記不忘!而恰是在這里,不又流露了作者從生涯動身決心立異的、亳不顯得虛張聲勢的、反動浪漫主義的精力和伎倆么!”
關于從維熙與康濯的交游,從維熙在《一月的悲愴—文祭師友康濯》一文教學場地中有具體的回想,此中提到,“1953年時,我仍是個年僅20歲的文學青年。新年伊始,我忽然接到康濯同道一封來信,他信中說看到我頒發在《天津日報》文藝周刊上的小說《七月雨》,想邀我往聊下。至今還依稀記得,我讀這封來信時的坐臥不安的心境,這不是寫過名篇《我的兩家房主》的康濯同道的手跡嗎?一個申明遐邇的作家、何故召見一個無名小卒?……我崇拜他,不只僅是他的作品,更主要的是在貳心窩躲有對年青文學苗苗的厚愛。我和劉紹棠,是經他推舉餐與加入中國作協的。他對青年人的作品盡少抉剔,而是助其火焰的熄滅。在50年月文學星空中,文翁為數不少;但能自動充任伯樂并引兒馬蛋子馳騁文壇者,康濯同道是多數功勞斐然中的一個。”
別的,關于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《第十個彈孔》《杜鵑聲聲》和《泥濘》這四部中篇小說,從維熙在1981年7月23日給木令耆(劉年玲)的信中坦言,“我的中篇小說,如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、《泥濘》、《第十個彈孔〉、《杜鵑聲聲》,以及比來在《收獲》上頒發的中篇《遺落海灘上的足跡》和行將在《芙蓉》和《西方》上頒發的中篇小遠往的白帆》、《菊》等,都是喜劇性題材,並且小說內在的事務都寫了嚴格的汗青生涯真正的(都是勞改隊中的各類人物),但字里行佈滿了希冀和尋求,就像您讀《泥濘》的開篇中作者自白詩那樣:‘把苦酒—潑在我們的身后;把甘露—灑在我們的前頭’”。關于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,從維熙在1979年6月給孫犁的信中提到,“小說頒發之后,收到了很多同道來信,比擬分歧地贊譽了這篇工具,這給了我莫年夜的激勵和支撐。荒煤同道讀完小說后,立即打德律風給‘北影’;‘北影’同道頓時給我往‘北影’(那時我在‘西影’改腳本)打來遠程德律風,表現愿意從小說直接分鏡頭拍攝《年夜墻下的紅玉蘭》。使我深受激動的是,很多讀了小說的同道,為葛翎這小我物沉默淚下。”